曹晓兰校长 |
作者:马晓林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943 更新时间:2007-9-18 21:49:54 |
我敬重朴实的人,本色的东西让人感觉简单和安全,不管他是具有了可以不朴实的地位,还是原本就在朴实的位置上。 26年前的那个初春,当我从城市边沿的那个乡镇中学来到新单位的时候,我第一眼看到曹校长,便被她的朴实所感染。 那时她也是由小学的外语教师角色转而有了一个颠覆性的变化,市里直接把她摆到全市瞩目的一中校长位置上。传言很多,她父亲曹荻秋(原上海市长)的四野战友们现在中央很当家,胡耀邦同志来此地亲自看望了她等。 她很少谈及自己的遭遇,年轻时候和丈夫张国华一起毕业于解放军洛阳外语学院,其后恐怕就随父一起遭难,沦落到在一个荒凉的城市的小学教外语。从历史看,曹荻秋很得毛泽东的赏识,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政坛的翻天覆地的浮沉乱像中,曹荻秋的蒙难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曹校长是他的大女儿。 那时候她也就是三十出头,一身略显土气的北方妇女的装束,话音不高,满嘴当地土话。 (曹校长来校,组织部老部长汤才欣陪同) 很多人都说她简单,这个评价在当时含有水平不高的贬义;进校不久,她就不问不顾的调出了10位教师,在那个历史情景中,这如同促发了一场地震。单位里人人自危,风气陡变;单位外人们难以理解这样的地震居然波澜不惊。“也就是曹晓兰能做、敢做”,后来许多人这么说。 我从教书开始就自己用蜡纸刻写,办学生自己的作文小报,为了消除学生的八股味道,着意引导他们表达的生活化,用语的情景气息。一个学生刻画了自己的老师,略有些真实的喜爱而调侃的味道,我把它发了出来。老师很生气,交到学校那里去,大家都议论纷纷了,我还蒙在鼓里。等到我知道这事时,风波已经基本平息,据说曹校长在中间做了工作。 我的很偏激的东西被曹校长的温和所化解,她从来没有说过你应当这样而不要那样。即便是板着脸似乎也有笑意;相熟十多年我就没有见过她大发雷霆的样子。但她性子急,做事顶真,感觉对就硬着做到底,却又很象我们年轻人的样子。 学校里很多人非常敬重她。记得我来学校没多久有次高烧不退,她亲手做碗鸡蛋面叫爱人老张端到我床头。当时对那碗面的心理感觉并不重,但20多年之后去看那碗面条,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温暖。实际上一中许多人和她交往没有距离,她搬到市里领导楼去住以后,我们到她家里很少拘束,遇到吃饭的时候,坐下来也不客气。 曹校长在单位主政了三四年,后来任市局党组书记、副市长;不管什么情况下她都挂心着一中。在她全力支持下,我们在全省第一家与大型企业联姻,当时叫“联合办学”,企业出钱,我们收它职工的学生。这在那个历史背景下简直是骇人听闻。学校从此摆脱了国家投入不足造成的经济上的窘境。 十多年前她调回上海,任一所管理学院的党委书记,上海市政协科教文卫副主任,偶尔能够在报上看到她的名字。 (两位老同事、老校长在一起;左一为原淮北一中教师李洁,现在上海) 我想自己这辈子是幸运的,有缘结识了曹校长,又给后来的刘校长做了17年的部属和助手,她们的关爱与容纳使得我能够完整保全自己的性情而不被这个复杂的社会所淹没、扭曲。单位如同安静的港湾,我们可以很心安很信赖很个性的做事、生活、写文章,就我而言,这是我很满足的生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