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段衔接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不同学段存在着目标、要求、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差异,客观上造成了衔接的不畅,进而影响教学质量。如何破解学段衔接难题?在今年的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陈超带来了一份建议:加强小初高学段衔接,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作为一名来自教育系统的省人大代表,陈超认为,基础教育各学科教学学段特征鲜明,但在幼升小、小升初、初中升高中的过程中学段衔接工作相对薄弱,因学段更替产生了普遍性的衔接问题。虽然新修订的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学段衔接做了专门论述,但整体看,目前的学段衔接工作依然存在观念不强、路径不清晰、学段之间沟通不充分等问题。
陈超:学生的成长是连续性的,如果我们学段衔接没做好,或者是做的不够到位的话,就会出现学生的阶段性发展有特点,但是在总体发展上方向不明、素质发展不全面,尤其是在接受学科教育方面,系统性不强。从老师的层面,如果每个学段的老师都有全局意识,有学段衔接的意识,很显然对孩子的学科教育会更有帮助。
陈超代表说,做好教育衔接工作是推进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通过走访不同学段的教师、学生和教研人员,陈超建议,从省级层面成立基础教育学段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全省上下一盘棋。加强学段衔接的专题研究,加强师资培训和实践推广,通过系统的探索和实践,构建起科学的衔接体系并实践优化,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学段衔接工作高质量发展。
陈超:建议由省教科院、省考试院牵头,成立学科教学学段衔接的课题组。建议针对学段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我们的发展方向,去做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专题培训。选一些试点的城市试点的学校去做学科教学学段衔接的具体实践,而且要边研究边实践,把研究成果及时进行转化。建议把学科教学的学段衔接纳入到教育评价整体框架内,促进研究和实践的良性循环。
(来源:安徽台记者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