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
  • 团结 求实 勤奋 进取
当前位置:首页 > 德育工作 > 心理生涯 > 情绪教育

活动设计 | 神秘来信 紧急救援——高中生应对危机事件心理辅导课

发布时间:2024-08-15 16:08作者:心理生涯中心 来源:心渠活水  阅读次数: 字号:   保护视力色:       

活动理念

在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网络中,心理委员和班级学生作为同伴心理危机信号的发现者,需要及时将危险信息上报给班主任、年级组长、心理老师等。其中涉及大量的危机干预知识,如了解什么是危机、人们在何种情况下会出现危机、哪些言行是危机的前兆、如何帮助出现危机预兆的同学等。这些知识极其复杂,需要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本节课采用学生喜欢的剧本杀的形式,以故事为导入,参考《助人技术:探索、领悟、行动三阶段模式》[1]《危机干预策略》[2] 里关于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深度参与,在获得危机干预基本常识的同时,对处于危机中的同学有更深的共情和理解。

活动目标

1. 认识到心理危机事件需要认真对待,不可怀有侥幸心理。 

2. 了解心理危机干预流程,理解处于危机中的个体的心理活动过程。 

3. 了解并共情处于危机中的同伴,形成良好的互助氛围。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常识。 

难点:了解基本的心理危机干预评估。

活动方法

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投射法,讨论法。

活动准备

作业单,OH 卡。

活动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

活动过程

师:这节课我们将采用剧本杀的形式来进入到一场在校园发生的“案件”中,请同学们帮助老师寻找线索,解救同学。特别提醒:这节课会涉及很多的分享,请大家一定注意不要提及任何同学的真实姓名,注意保护同学的隐私。谢谢大家。

一、序章

AI 语音视频

第一现场发现人:今天下午第三节课体育课时间,我和朋友在篮球场练习投篮,突然发现篮球架附近有一封信,我们立马跑去查看是谁不小心遗失的。信封上没有写班级、姓名等信息,我们只能打开查看,里面依旧没有任何信息,但是内容让人触目惊心。第一句是:“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像是一封绝笔信,里面写满了对世界的绝望。我和朋友顿时傻了眼,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师:一封遗落在篮球场的控诉世界的“绝笔信”,没有任何个人信息。请大家回想一下,在你们周围有没有朋友、同学有过类似的经历?生 1:我有一个朋友,暑假的时候在朋友圈表达了非常消极的感受,还在直播时做一些危险的事情。当时有很多朋友跑去关心他、鼓励他,后来他被救回来了。生 2:初中时,我有一个学霸朋友经历了一次重大考试失利,和父母发生了比较大的冲突,由此感到情绪崩溃。他给我发消息说想要结束生命,经过我的一番劝说,他打消了这个念头。师:这位同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线索,就是处于心理危机中的同学并非仅仅是那些我们眼中的学习困难、情绪持续低落且人际交往困难的同学,他们也可能是我们身边的朋友,他们上一秒还对我们笑着,下一秒可能就会产生非常极端的情绪,这一点需要我们特别关注。下面继续这个故事,我们听听当日值班民警怎么说。

AI 语音视频

当日值班民警:(AI 语音视频)据两位第一时间发现信件的同学回忆,当时他们对该不该做出救援行动产生了分歧,一位同学认为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应该引起重视;另一位则认为青春期的个体有时有些负能量很正常,不必小题大做。

二、分歧

师:请大家代入到剧情中来,如果是你发现了这封匿名的绝笔信,你会怎么做?你认为应该严肃对待还是平常待之呢? 

3:我认为一个人把这么绝望的感受写出来,就是为了寻求帮助,他不是不想活,而是不知道该怎样活下去。这时候旁观者不应该高高在上,认为人家不成熟而去妄加批判或是置之不理,而是应该积极帮助,让他看到人生的希望。 

4:选择把这些感受写在匿名信中,我想这个同学身边应该没有太多可以倾诉的朋友,所以他才会写这封信寻求外助,希望有陌生人向他伸出援手,他希望这个世界还有人对他能够抱有一丝善意。 

师:通过讨论,我们基本达成了应该重视并予以帮助的共识。现在,请大家代入平常的生活经验,思考:一般情况下,你会在什么时候、哪种境遇下寻求他人的帮助呢?(A. 遇到难以应对的痛苦境遇;B. 痛苦大于寻求帮助的阻碍。学生选 A 和选B 的均有。)与此同时,思考一下人们不愿意寻求帮助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5:想要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或者是尝试过求助但是被外界伤害了,所以不再信任外界。 

6:害怕麻烦别人,或者认为别人也不能帮自己解决问题;“哀莫大于心死”,完全不想求助。 

师总结:对于求助感到羞耻,认为寻求帮助意味着脆弱或不成熟;认为没人能够理解自己的处境,甚至会招来批评;害怕给父母、朋友添麻烦,害怕被贴上“精神疾病”的标签。 

师:刚刚我们澄清了当心理危机发生时当事人会有的种种顾虑。当事人身在困境、认知受限,难免会产生顾虑,其实身边的亲朋好友未必如他们所想,多数情况下是非常愿意给予帮助并且是有能力提供帮助的。

三、求助

师:回到事件中,我们已经达成了采取积极救援行动的共识。现在,请同学们讨论,此刻应该向校长、德育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心理老师、体育老师、安保人员当中的谁求助比较恰当?说明理由。

7:求助于年级主任,因为年级主任能够调动更多的资源。 

8:首先,找心理老师,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然后,找体育老师和安保人员,请他们通过目击者或者监控设备排查来找到这位同学。 

师:寻找你能找到的最近的老师寻求帮助,因为这是一节体育课,所以寻求体育老师的帮助比较合适。每年我们都会对老师们进行危机干预的培训和演练,老师们知道求助的通道是什么。所以,当发现类似事情时,请同学们及时告知老师,不要把这么沉重的责任扛在自己一个人肩上。

四、排查

AI 语音视频

心理老师:接到消息,我们立即采取了紧急行动。首先,调取学校监控,但由于操场面积过大, 学生来往密集, 无法查询到即时信息。然后,我们调取了心理普查高危信息,结合“班级心理晴雨表”以及心理咨询记录,初步锁定了一些可能需要帮助的同学。

师:相关老师到学校调取监控信息,由于操场人流来往汹涌,且监控距离较远,无法查询到具体信息。于是心理老师查询了心理普查记录。在这里再次强调学校每年组织大家进行的心理普查要认真完成,有助于老师掌握大家的心理健康情况。然后是“班级心理晴雨表”,请心理委员认真、按时填写,我们也会在里面筛选需要关注的同学。还有心理咨询记录, 会在危机情况下提供线索。现在,我们初步锁定 20 位同学可能是这次危机干预的对象,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本组需要排查的五位同学,锁定一位,尽可能还原他/她的故事,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 他/她是谁:请描述他/她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化名)、性别、年级以及他/她的性格特点等。 

2. 导火索:分析近期发生了什么事情,成为他/她情绪崩溃的导火索。 

3. 情绪状态:他/她最近一段时间有什么异常的情绪表现,预示着他/她可能正在经历巨大的心理危机? 

4. 行为表现:他/她最近一段时间有什么异常的行为表现,预示着他/她可能正在经历巨大的心理危机? 

分小组讨论五分钟。 

1

第一组分享:我们选出的这位同学叫小雨(见图 1),他正和同学们一起春游。他有一些朋友,大家可以玩在一起,但只是玩在一起,平时没有什么“深度交往”,因此他常常感到很孤独。对他的状态,朋友们没有太在意,就像现在他掉队了也没有人察觉。这就是导火索,让他想起了平时的生活中被人忽视的经历。他认为身边没有人在意他,他只能通过匿名信的方式去寻求外界的帮助。他的面部表情比较冷漠,凝视着远方,看起来比较麻木,行为表现是常常远离人群,把自己隔离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