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增强师生防震应急避险意识,提高自救防范能力,在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时能临危不乱,有序、迅速地按照逃生路线进行疏散,合肥一六八中学教育集团淮北五中分校于2025年5月12日上午开展了防震安全演练活动。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仅四川全省就有68712人遇难,17912人失踪。这场特大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灾难发生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表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与坚强。为表达对灾害遇难者的追思,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有必要设立“防灾减灾日”,借此表达对地震遇难者的纪念,弘扬团结抗灾精神。故而,国家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为确保疏散演练安全、有序开展,学校制定了详细的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练方案,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统筹指挥演练全过程。通过科学规划逃生路线、精准划分责任区域、明确各岗位人员职责,实现"定人、定点、定责"的三重保障。
9时30分,广播提示“地震了”,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练正式开始!全校师生立即停止上课,以最快速度迅速抱头、躲在桌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尽可能保护头部和眼睛,并远离窗户。
当尖锐的警报声如催征战鼓响起,校园内迅速切换至"生命通道"模式,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弯腰、护头,同学们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快速而有序地撤离教室,到达操场主席台前开阔的安全区域。
演练结束后,副校长石勇充分肯定了全体师生在演练中展现出的快速响应能力与协作精神,从班级队伍按既定路线迅疾而有序的撤离,到老师们临场调度时的镇定自若、指挥有度,处处彰显着平日里安全教育深耕细作的成果。此次演练不应是终点,而要成为安全意识拔节生长的新起点。针对演练过程出现的个别学生不重视、甚至“闲庭信步”的现象,他希望每位师生都能将"安全"二字深植心灵土壤,让警觉成为日常习惯的一部分,共同守护好校园这片承载着梦想与希望的净土,让安全的阳光始终温暖每一个角落。
此次“5.12”应急疏散演练,使全校师生掌握了应急疏散的正确方法,熟悉了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确保在灾害来临时,学校师生能迅速撤离,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师生的生命安全,减少不必要的伤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听从指挥、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了师生们在公共突发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